虎见系列之十一:人为为伪,人弗为佛!穿越周期之锅韭躺潜虐卷!

2023-12-01   来源:



格雷厄姆在《证券分析》的扉页赫然写道:“现在已然衰朽者,将来可能重放异彩;现在备受青睐者,将来却可能黯然失色。“


万物皆周期,天道亦轮回。年末至,又到了一年一度资本市场算命的关口,已然衰朽者是谁,备受青睐者又是谁?这个“将来“又将何时何地以何种姿态到来?听闻当前国民的心态大抵分为:润、卷、躺、韭四大主流类别,如此一来,我们也借用一下时下热点,用”锅、韭、躺、潜、虐、卷“六大主题词来框一框我们年终的策略。


甩锅这个事,大家不陌生,大洋彼岸以美联储为首轻车熟路。先说一个大前提,为啥我们现在投资A股,总是要看美国脸色,关注中美关系呢?因为2018年以前中美还是合作关系、夫妻关系,投资策略上只需要做好自己,以我为主;现在是离婚关系,分财产的阶段,对于美国宏观因子考量的权重自然要放大,并且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影响着全球新兴市场的资本流向,外资的一举一动容易诱发A股的羊群效应。这些年明明白白的教训,稍有不慎,就容易人在A股,锅从天降!



一 、推锅:加息高压锅熄火 美股狂欢继续


1、美国股市:高处不胜寒,却又怕顶不是顶!


之前我们在短视频中戏说,美国股民可以说是全世界最可怜的股民,因为他们每天都活在上涨的恐惧中。大家都知道,美股迟早会崩盘,但具体是2030年还是2300年谁也不知道。


整个2023,在暴力加息的高压锅之下,经济学家们都在警示美国经济硬着陆,美股美债随时都将被引爆。而事实是,美国第三季度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首发预估值年化环比上升4.9%,这一数字比第二季度2.1%的两倍还要多,是2021年第四季度(7.0%)以来的最高水平。美国股市呢,美联储议息会议以来,纳指和标普500指数区间涨幅已经接近10%。经历了11月以来的反弹行情后,标普500指数和纳指距离今年7月创下的年内高位只有不到2%的距离,并且有望持续新高,可谓是高处不胜寒,却又怕顶不是顶!


2、货币政策:从更高转向更长。可以更长,因为GDP强劲,美债的庞氏可以继续;没必要更高,因为通胀下降,失业率上升。


美联储的拿手好戏,就是用嘴炮来管理全球资本市场的预期。加息这口高压锅一路冒着硝烟扑腾了20余月,总算有点熄火之势。货币政策预期从更高转向更长,或者说是可以更长,但没必要更高。


可以更长,是基于强劲的GDP数据和美债的庞氏游戏依然可以继续。美国经济再次无视衰退警告,以近两年来最快速度成长,尽管这个强劲的经济增长不太可能持续下去,但它至少证明了美国经济的韧性。展望第四季度,增长可能会放缓,但是大多数经济学家面对现实都改了口径,现在的他们,已经选择相信鲍威尔能够让经济实现“软着陆”。


没必要更高,则是因为过去20来个月的大幅加息,通胀水平已经从上行转入下行通道。2024年鲍威尔等要做的就是保持惯性,让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限制水平以上,以引导美国经济增长低于潜在GDP增速,继续营造通胀水平持续下行的环境。


美联储加息这场推锅游戏,已经肉眼可见的看到了隧道的终点。降息预期一起来,美股狂欢继续。所以,不要看到泡沫就天然的恐惧,能吹起泡沫本身就是功夫,而能维持住泡沫更是功夫里的真功夫。美股厉害的地方,不是指数涨的有多高,而是能够永远给你上涨的预期和希望,这才是一个好的股市该有的样子。



二、 护韭:金融市场的权力游戏,泡沫可以且必须绚烂


1、主权卖出,民众接盘,美债庞氏的财富大转移游戏继续


除了美联储的高压锅,同样令权益市场担惊受怕的还有岌岌可危的美债。


虎见8中我们详细聊了美债的问题,桥水达里欧称美国通过让政府上杠杆,收割债券持有者,养肥美国私营部门,实施了一场财富大转移。2019年美债规模只有22万亿,今年9月19日首次超过33万亿美元,规模可谓再次跨过一个重要里程碑。根据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在9月30日刚刚结束的2023财年,美国联邦政府财政赤字达到近1.7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3%,这还不够,美国财政部11月初宣布,本季度需要借款7760亿美元,2024年第一季度需要借款8160亿美元。一言以蔽之,财政部的钱还是不够花,还得继续借。


美债规模再创新高之际,各国却纷纷忙着“去美元化”。9月,美债前三大海外债主日本、中国、英国均出现减持。日本作为美国排名第一的“海外债主”,8月份象征性的小幅增持37亿美元,但5月份时曾减持304美元,好兄弟也开始打退堂鼓。同样,数据显示,中国9月所持美债减少273亿美元,为连续第六个月抛售美债持仓,总持仓量从1.1万亿降至7781亿美元。


负责兜底的美联储,因为要瘦身缩表,颇有自身难保之势,截至10月12日,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已经从去年4月份峰值的8.955万亿美元,降至7.952万亿美元,减少超过1万亿美元,而其中绝大多数都是美国国债。


主权国家都在卖,美债规模还在涨,谁在接盘!答案可能出乎意料,高位美债的护盘侠是美国民众。根据高盛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的个人和家庭正在疯狂购入国债,新发行美债的73%都被其收入囊中,持有美国国债比例已经超过9%,而在2022年初这一比例仅为2%。原因也很好理解,美债的收益一度攀升至5%,妥妥的无风险收益。


2、资本市场是一场权力游戏,选票是细心护韭的政治逻辑,权益市场泡沫依旧


美国股市和美国债市对于民众来说意味着什么,就像房地产市场之于中国人,债券市场之于欧洲人。有别于爱储蓄的国人,69%的美国人储蓄不足1000美元,美国家庭的大部分资产都在资本市场打转,投资于债券和股票亦或是股市共同基金。


美国民众一腔热血为国债接盘,而美国政府要做的就是细心护韭,让一切泡沫变得更加丰富和细腻。我们知道,2024年大选临近,美国政坛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特朗普曾放言:如果道琼斯指数一天跌去1000点,那么总统就应该被发射到火星去。为了连任,为了选票,必须讨好选民,讨好市场,让一切看起来歌舞升平。这就是我们上面说的,美债的庞氏可以且必须继续,美国权益市场的泡沫会依旧绚烂!


冷眼看美股美债,你谤它,笑它,轻它,践它,畏它,奈何它就是细心护韭;再过几年,你且看它,方兴未艾,悔当初为何没有爱它,由它,傍它,追它,随它,声泪俱下。美债庞氏的财富大转移,由政体决定,取悦选民,呵护财富市场,是政治诉求,所以美国权益类市场的投资未来依然是资产配置中不可或缺的选项。


正如芒格所言:“我不认为我们可以想当然认为美国的民主将永远繁荣发展,但我认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还是会跌跌撞撞地度过难关。”



三、躺平:A股躺平之塔西佗陷阱&去杠杆的阵痛


1、 塔西佗陷阱之企业家信心缺失


A股的定位是服务实体,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近两年来,民营企业预期转弱、信心不足是经济领域绕不开的话题。短期因素是疫情的疤痕效应,多数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盈利都受到或大或小的冲击;其次是产业政策的调控,从教培到地产到医疗,打破了市场化的产业政策预期;再次是国际环境的变化,中美虐恋,使得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加严峻,不确定性逐步增加。


长期来说,随着地产去杠杆,20年的资产价格见顶叠加人口老龄化,人口结构见顶,导致对未来预期和信心的缺失,我们被动陷入塔西佗陷阱:消费者不相信品牌,投资者不相信机构,企业家不相信未来。企业家率先躺平,有钱不投产,定增买理财, 减持又套现,上市为圈钱,又凭什么要求诸多股民相信这些企业能长大,能和伟大的企业共同成长呢?实体未动,股市向上的根基就不牢。


2、杠杆出清:经历阵痛,才能化茧成蝶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过去四十几年,我们习惯了“房地产+土地财政+基建+低端外贸”发展模式,而这几十年泡沫的狂欢,似乎走到了穷途末路。


曾几何时,千亿房企在杠杆狂奔的年代犹如探囊取物,现今,随着融资全面收紧、房价上涨趋缓,蒙眼狂奔的时代结束了,“杠杆游戏”宣告结束。而那些巨额的债务与利息,海量的有价无市的不动产,则成为挥之不去的“烫手山芋”。


中国的债务周期,不如说是人性的周期。以恒大、中值系为代表的泡沫相继破灭,一个时代确实结束了,总有人要为过去的错误买单。市场需要均衡可持续地发展,那些“不合时宜”的泡沫、杠杆、产能、风险,必然要求出清。这个过程是痛苦的,但又是必须经历的。历次债务周期,我们总是习惯性地以时间换空间,而市场是理性的,杠杆不出清,市场不见底,唯有经历阵痛,才能化茧成蝶,资本市场才能重获不躺平的底气。可喜的是,我们看到了泡沫的刺穿,接下来,就静观出清的节奏。


四、潜伏:人民币计价资产见底,潜水不如潜伏


1、托底式政策底,L型的探底周期预期变长,空间变窄


2023年的大A怕利好也怕利空,确实有点想躺躺不平想卷卷不赢的无力感。怕好不是真好,怕坏是真坏,怕底不是真底,怕顶倒是真顶。正如网友所言:高开低走上演了一次又一次,乐观的韭菜被埋了一茬又一茬,A股的牛市从不过夜。


前面我们分析了A股躺平的宏观原因:企业家信心不足和杠杆出清的阵痛。为了应对阵痛期,政策层面确实也做了不少努力。724以来,房地产、地方化债等政策不断落地,大力托底经济,政策底就已经非常明显。但我们很早也表态,这个政策底是托底式而非托举式,向上的力量始终差点意思。为什么最近热议的微盘股表现一骑绝尘,wind微盘指数截至11月底涨幅超过45%,因为大盘看业绩,小盘看炒作。存量资金博弈的背景之下,经济基本面没有表现出强势的复苏力量,市场没有出现强势的主线逻辑,大盘股的业绩和基本面缺乏韧性,资金就会抱团追逐主题股和微盘股,托底式的政策底并没有走完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政策出了仿佛又没出,中美谈了仿佛又没谈。


现阶段来看,A股的政策底和估值底都已经出现,等待业绩底的到来。而由于这轮的政策底是托底式而非托举式,所以L型的探底周期预期变长,但是下跌的空间有限,探底的空间变窄。


经历了将近2年的洗礼,大A投资者们或主动或被动的成熟了不少,年末的喧嚣声中少了一丝对春季躁动和吃饭行情的热情期许,多了一丝隔岸观火和渊思寂虑的沉着冷静。A股的本地投资者和外部投资者或多或少都在潜水,都在观望,都在摩拳擦掌,兴许我们在等的不是所谓的业绩底,而是一个信心底。


2、重构信心底,潜水换潜伏


2024年信心从何而来?因为坏事基本坏完了,人民币计价资产已经见底。券商兄弟的论调我大致是同意的:国内经济活力再现、A股盈利周期稳步回升,是信心重聚的根本基础;美元加息周期结束,国内货币政策空间打开,是信心重聚的有利催化。美元周期转换有利于打开国内货币政策空间,中美利差难进一步拉大,当前国内实际利率水平依然处于高位,在支持信用修复的诉求下,国内货币政策仍然有宽松空间;经济活力将在美元走弱和政策加码的前提下得到更好释放,经济增长逐渐回归常态。


综合总结来说4个大点:1、中美关系的边际改善;2、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降息拐点临近;3、恒大等杠杆泡沫资产逐渐出清;4、非宏观敏感型公司业绩拐点逐渐来临。


国内的M2已经过280万亿。过去房地产是货币的蓄水池,但这个时代已然过去。现如今大量的资金在金融系统空转,但这些钱终究将外溢。在巨量货币推动下,未来必然会走向通货膨胀,股市必然会吹起泡泡。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潜伏,就是等待!等市场情绪好转,等亏钱效应释放,等大周期的到来,等板块走出共识,等龙头出现,等自己模式内的买点。兴许当下的阶段,你可以慢慢潜出水面,底部潜伏长期优质,商业模式好的龙头公司,准备好弹药,随时出击!



五、虐恋:中美握手言和,战略拐点缘何未能如期而至?


1、通往旧金山:止跌企稳 斗而不破


开篇我们就强调要重视美国的宏观因子,重视中美关系。信心底为何迟迟没有到来,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美虐恋。


中美博弈的现状是:美国站在高通胀的悬崖苦苦坚持,A股深陷通缩的泥潭不停挣扎。冷战的夫妻双方都在咬牙坚持,看谁先给台阶。不难理解,年末的元首会晤万众瞩目,重返巴厘岛,通往旧金山,官方锣鼓喧天,市场望穿秋水。虽然很多人说最终谈的结果也就那样:禁毒合作,军事沟通,气候合作,其他该竞争竞争,该对抗对抗。但对于现阶段的中美来说,重返2018年之前的相敬如宾的黄金年代,全世界都知道是不可能的。所以重点其实不是谈成了什么,而是两边都愿意坐下来交换诚意,换一个缓和的喘息空间。


2024年是美国的大选之年,算的上是明年相对不稳定的政治变量。但“重返旧金山”,总归让大家看到了“‘止跌企稳’和‘斗而不破’的一致预期,2023年年末到2024年一季度基本保持这个惯性,缓和对话,竞争但不失控。


2、物理反应和化学反应,战略拐点未如期而至但终将来临


会晤之前,我们曾断言:“重返巴厘岛,通往旧金山”,如果一切顺利,A股战略拐点上举足轻重的一块拼图就完成了。


会晤之后,双边市场表现大相径庭。美股对于会晤倒是不太感冒,更多在降息拐点的预期之下涨势喜人。A股呢,如前所述,高开低走,牛不过夜,预期中的战略拐点并未如期到来。


为啥会出现这种反差,我们来看两个形象的比喻:美股是靠美联储预期管理的市场,鲍威尔的或鹰或鸽的嘴炮时刻像提线木偶般牵引着全球市场,好似企业主和职员,打个巴掌给个甜枣,画个大饼给个激励,让你欲罢不能,是内在驱动和化学反应的概念。美国股市,金融就是它的本质,靠机制,靠预期就可以很强势。


反观A股呢,更像是飞行员跟飞机的关系,是外在驱动和物理反应的概念。油门要加满,向上的角度要给对,不然就容易怎么上怎么下,而且下的速度特别快,自由落体式。为什么A股流行疯牛而不是慢牛,大抵就是这么个道理。美联储议息和中美会晤之后,即便有了人民币不再贬值的预期,但为什么股票市场反应不充分呢?因为它是一个服务实体的市场,是一个物理反应的市场,是一个要量变到质变累积的市场。光有机制和预期远远不够,还要油门加满,动力给足。


尤其是今年市场表现一般时,嗷嗷待哺的投资者热切的盼望着政策刺激和中美合欢,一旦初始预期打的太满,就容易产生负向预期差。负向预期差一旦产生,不达预期的当下,投资者们更倾向于回避不确定性,机构之间会形成一个囚徒困境:卖出的机构着急卖出,买入的机构倾向于等待,于是,买方力量减少,卖方力量加强,下跌机制形成,高开低走。


国内的油门怎么踩?积极化债和货币宽松是两条可以尝试的路径!国内目前准通缩的状态和中美利差的预期缩小,为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提供了窗口。再不济应该学习日本,亲自下场。A股股民不相信喇叭,我们只相信真金白银。


整体今年来说,政策层面一直在踩油门,兴许因为泥潭效应,因为实体的滞后效应,向上的拉举并不是非常明显,但我们依然相信,从量变到质变,政策加码在路上,多头也在路上,战略拐点终将来临。



六、卷甲:逢低买 买好的,围绕优质公司跳舞


1、中美合欢:创新&出海


中美虐恋,大A躺平的背景下,投资还能怎么做,要不要卷,如何卷?答案是我们可以内卷也可以外卷。中美不好配科技,纯内卷;中美合欢以日为鉴,选择周期下行的景气赛道,围绕创新和出海,内外一起卷,进可攻退可守。


日本失去的三十年亦不妨碍优衣库,无印良品,武田制药等一系列优质公司的涌现。中长期来看可以日本为鉴,选择经济下行周期的景气赛道,如牺牲品牌不牺牲品质的可选消费,如电动车;来自于人口老龄化的刚需,如创新药,还有有海外增长预期的各细分子行业。


2、虐恋升级:科技先行


毋庸置疑当前处于周期下行的窗口,宏观敏感性行业风险因子依然在逐渐出清的过程当中,战略性回避地产、基建、中特估产业链,首选能提升竞争力的科技行业,尤其是AI产业变革。


2024年二季度至2024年底或为美国大选扰动期,中美若是虐恋升级,那就遵循三层递进的逻辑方针:宏观下行看科技;科技方向看国产替代;国产替代看华为产业链。


遥遥领先的华为联合传统汽车成立合资公司,卷死了比亚迪;抖音等到店服务卷死了美团;消费降级,拼多多市值卷赢了阿里。尽管赛道拥挤,但只要拥有新的变量,市场总会给你重新定价。


我们要做的,始终是在商业模式好、竞争格局优,护城河高的公司寻找优质变量。优质的变化诸如产品升级、诸如品类扩张,诸如管理改善,诸如创新出海。围绕“质优、价优、时优”三优模型,伴随优质的公司跳舞。周期下行,加码的欲望降低,但底部寻找优质公司的信心增强,深度研究个股,做好前瞻布局,逢低买,买好的!



写在最后:11月的最后几天,传来查理芒格逝世的消息,一代传奇,落幕但永恒。


在此分享十条查理·芒格的名言与君共勉:


1.不要同一头猪摔跤,因为这样你会把全身弄脏,而对方却乐此不疲。

2.许多IQ很高的人却是糟糕的投资者,原因是他们的品性缺陷。

3.找出你最擅长的事情,然后持之以恒,乐此不疲地去把它做。

4.只要做好准备,在人生中抓住几个机会。迅速地采取适当的行动,去做简单而合乎逻辑的事情,这辈子的财富就会得到极大的增长。

5.什么事往简单处想,往认真处行。

6.想要得到一件东西,最稳妥的方法就是让自己配得上它。

7.你不必非常出色,只要在很长、很长的时间内保持比其他人聪明一点点就够了。

8.我这辈子遇到的聪明人没有不每天阅读的,一个都没有。

9.如果你的生活方式是正确的,那么你到了晚年只会比年轻时更加幸福。

10.生活的铁律就是,只有20%的人能够取得比其他80%的人优秀的成绩!


如果你的手中只有一把锤子,你满世界看到的都是钉子。放眼A股市场,热点的追逐,主题的炒作本作都是贝塔的波动,随风而来亦随风而去。大师芒格留下的价值投资箴言,并非100%适应A股市场,但大抵你要做的,是保持热爱,保持坚守,保持洞察,保持理解,坚持去理解商业逻辑,坚持去把握产业趋势,坚持去洞察行情周期,坚持去打磨耐性,明心见性,不矜不伐,方得真章!


余定恒

于2023.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