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定恒:我一直在孤独地战胜自己

2016-09-12   来源:私募乐园

余定恒,福布斯中国最佳基金经理,三届中国证券报金牛私募基金经理,英华奖最佳私募基金经理,华南期货俱乐部常务副会长,深圳市翼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具有20年境内外证券投资及投行经历,先后在珠海证券资产管理部、平安证券投行部担任要职,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程具有独到而又深刻的理解。


“痛苦是最好的老师,孤独是唯一的朋友,投资的过程就是孤独地战胜自己。”

很多年后,当余定恒回想起自己在2008年的遭遇时,总是会反复温习这段人生总结。
眼下已是2016年,在过去一年的牛熊大切换中,余定恒和他的翼虎投资表现稳定,连续三次成功逃顶,最大的回撤率仅为9.42%, 成功保住了2015年上半年牛市的大部分收益。



能在人声鼎沸的2015年独善其身,最大限度地保护客户资产不受损失,在业内看来,这的确是 福布斯中国最佳私募基金经理余定恒“所能做成的事”。只是,事情并非一开始就如此“顺理成章”。



“奔私”往事

余定恒,70后,江西人,学的是经济信息管理,1995年本科毕业后,却选择远赴沿海城市,加入券商投行。

500


对于当时很多人来说,这是个艰难的决定。在那个年代,找个好工作不是难事,优秀毕业生还有大把旱涝保收的职业可以选择。

当然,对余定恒来说,这个决定绝非一时头脑发热。

大学时的余定恒热爱阅读,图书馆是寝室之外最常去的地方,也因此与校门口的书店老板结为挚友。

临近毕业时,一次聊天谈及择业,书店老板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去沿海城市,就算单位不是很好,那也算是龙盘虎踞。”

这个建议给了余定恒很大动力,他决定南下“折腾”。

1996年,他进入珠海证券资产管理部;3年后转战平安证券投行,此后一干又是6年。到2006年,在投行界干得风生水起的余定恒,再次“折腾”起来,他选择投身私募基金行业。刚刚过去的2005年,中国证券市场迎来成立以来影响最深远的改革举措: 股权分置改革。 从土改,房改,车改到股改,改革的红利在持续释放,这让余定恒看到机会:“客户把钱交给我打理,我就一定要为客户创造利益。”以追求绝对收益为目标的私募基金,毫无意外地成了他的首选。2006年11月,深圳市翼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成立。

回想起当时的选择,他总习惯于说:“‘奔私’对我来说,其实就是一个历史选择。”



初战折戟

2008年3月,经过近两年筹备,余定恒转型阳光私募的第一只产品发行。然而,这位顶着光环降生的“长子”,运气却不怎么好。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犹如当头一棒,让这只承载余定恒雄心壮志的产品,净值近乎被腰斩。虽然翼虎从5000点成立到3000多点才建仓,已成功躲避过了大部分系统性风险,但余定恒还是低估了这次金融危机的威力。

当大厦崩塌,他所持股票同样发生雪崩,产品净值一度跌至0.52元,亏损幅度高达48%!这成为余定恒毕生难忘的一次教训,更是和他创立“翼虎投资”的初衷产生了背离。给自己的私募基金取名“翼虎”,有余定恒的私心。一是为了超越曾叱咤风云又快速陨落的美国 “老虎基金”。众所周知,老虎基金从1980年起一路狂飙突进,从800万美元做到1998年的220亿美元,又迅速在两年内全线溃败,2000年5月关门大吉。


“老虎基金败于激进,我要给老虎加上翅膀,这样可以确保走得更平稳,更久远。”余定恒想。另一个“私心”,则是余定恒想与上市公司形成一种良性互动关系,借助股票投资为优质企业助力,犹如 “猛虎添翼”。只不过,美好的事物总要晚到那么一会儿。长达一年的时间内,余定恒都处于煎熬状态,好在钱 都是从足够信任的朋友处筹得,误会并没有太多,即便这样,手机也已经基本被打爆。一直到2009年11月份,第一只产品才回到净值1的水位线。这个时候,余定恒才感觉熬出了头:“过去一年一直被痛苦和压力折磨,这种经历对我的投资生涯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拐点。”


扬名立威

余定恒并未把08年的经历看作一件坏事,相反,他很珍惜这段经历:

“就像成人的割礼一样,实则是成长过程中必须要面对的经验和教训。”

随后的2009年,正如股市触底反弹一样,余定恒也迎来自己声名鹊起的一年。
从那时候起,由于准确预判股市高位震荡行情,着力于精选个股,大有斩获,翼虎的业绩一直位于榜单前列。2009年7月到2010年4月这段时间,市场处于高位震荡阶段,在大规模信贷刺激下,国内经济回到了复苏的轨道。但不久政府便意识到信贷规模过大,需要动态调整,货币紧缩旋即又至。政策与经济形成了有趣的“倒挂”现象。震荡市下,余定恒的投行经验发挥了巨大作 用,他精选个股的能力得到了最大限度地施展,重仓股表现非常抢眼:医药股中的新湖科技、白云山A、天方药业等, 科技股中手机支付相关个股,都开始大幅上涨。一时间,市场一片哗然:牛人余定恒回来了。

2010年9月底

A股2300点后,美国实行二次量化宽松政策,启动第二轮汇率改革。无论是从技术层面,还是基本面,经济恢复的迹象都已非常明显。

余定恒在9月30日开始加仓,主要是保险券商等估值处于底部、弹性比较大的品种。翼虎投资的产品净值再度大幅上升。

属于余定恒和翼虎的各种奖项与荣誉也接踵而来:

福布斯中国最佳基金经理、

中国证券报金牛私募基金经理、

中国十佳私募基金、

中国私募综合实力五十强······


“当把闭环打造好了,心性磨练好了,把定位搞清楚了,把综合能力和手段完善了,就能长期在资本市场生存。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余定恒这样轻描淡写地回复。



股市“呆子”

公开资料显示,余定恒的翼虎投资自2006年成立以来,已发行并管理了25只阳光私募产品,资产管理规模超过40亿元。

“稳健”,是同行与客户对翼虎的一致评价。而在余定恒看来,这是一种“呆”。

正如曾国藩自称平复太平天国靠的是打“呆仗”,余定恒认为自己给客户赚到了钱是因为做“呆子”:

“在我看来,A股市场有四种人:疯子、傻子、骗子、呆子,我们要做‘呆子’,做真正创造价值的人。”

余定恒的“呆”,体现在投资理念上: 想赚钱先要不亏钱,体现在具体策略上: 坚持不做二级套利狗,更体现在他关于A股的独特方法论:“三因子”选股评估系统上。


什么是 “三因子”选股评估系统?

一、根据公司行业地位、工业规模、盈利状况、公司管理、财务状况、估值水平、安全边际等确定 价值因子

二、根据公司在产品差异化、核心技术、品牌、营销网络、规模及低本钱、行业壁垒、高转移本钱等方面的竞争上风和成长性分析确定 成长因子

三、在满足前面两个条件下,关注公司在股权激励、定向增发、资产注入、股改承诺、整体上市、资产整合、分拆上市等方面的外生式成长方式和时机并确定 外生因子

看着是“三因子”,很简单一样,实际操作起来,又要细化成几十项具体的方方面面,要真正把“三因子”选股应用到实操中,的确不是“呆子”做不来!

也正因为这样的“呆”法,余定恒才能在去年牛熊大切换中连续三次成功逃顶。

其实去年很多基金经理都知道所谓“政策牛”并不靠谱,国内某知名券商营业部老总 从去年三四月起就奉劝自己的员工不要冒进,而真正能战胜一时聪明的人又有几个?

余定恒认为自己没有秘诀,有的只是底线:

要知道,只有在自己熟悉的领域,且懂得公司文化,市场波动回撤时,才能坚定拿住,才能在市场中赚取财富。”



拥抱未来

传统的认知中,私募基金经理曾很长一段时间和“牛散”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其实就是那些炒股很牛的人,帮有钱人理财罢了。”这是一种固有的看法。

然而随着时代的快速变化,主动管理型策略越来越暴露出它的缺陷。

尤其在A股这样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市场下,仅靠基金经理个人“刀耕火种”、“肉眼甄别”,已远不能应对 “靠天吃饭”这个大行情。

量化对冲,这个在国外已经玩得纯熟的投资方式,也势必成为国内投资界的主流。

余定恒虽是券商投行出身,也是业内知名的股票多头选手,但并不死板,相反,他比大多数同行都要灵活。

早在 2011年,翼虎就开始筹备量化团队。


英国西英格兰大学经济学硕士,具有多年证券从业经验的余玥,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风险与推测统计学硕士,精通多种编程语言的陈若非等业内翘楚,先后加入翼虎。

2012年9月,翼虎成功发行了旗下第一只量化对冲产品。

“这是我们的一个里程碑,因为我们要摆脱传统的股票市场靠天吃饭的情况,就得通过 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投资理念的创新来改变这一格局。”余定恒这样解释道。


如今,翼虎投资的量化团队已经实现了一体化,有成熟的团队架构,细化的分工,流程化的管理。一直到2016年9月,已发行有9只量化对冲产品。

既做股票多头,也做量化对冲,还能 “两手抓两手都硬”,这是同行和客户对翼虎的统一印象。

“我觉得他(余定恒)就是那种非常敢于改变自己,善于拥抱未来的人。这点我特别佩服他。”深圳一位私募同行如此评价。

其实不只在投资策略上及时拥抱未来,余定恒本人也是一名“潮男”。

最近火爆的付费语音问答产品 “分答”上,余定恒也悄悄圈粉无数。先后有100多人次给他进行了提问和收听。

问答内容涉及投资理念、对大盘的看法、牛市何时会到来、私募行业看法等。

如此“洋气”,国内私募圈中其实并不多见。



孤独·痛苦·快乐

“我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 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不打球,唯一的爱好就是 投资散步爬山喝茶。”

面对笔者“余总平时有哪些特别的爱好”这类好奇“八卦”,余定恒痛快地做出了以上的“四不”回应。

基本上都是一个人的活动,除了喝茶,是因为喜欢跟朋友一起交流投资,其他活动都是一种比较孤独的行为。”他又快速补充道。

余定恒是一个好静的人。这与他对投资的理解有很大关系:

“如果要赚钱,就要把追涨杀跌这样符合人性的倒三角形,换成反人性的正三角形, 这是一种战胜自己、超越自己的一个过程,也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投资是自己跟自己较劲的过程。”

当人声鼎沸、举世喧嚣,的确只有那个守住内心最基本宁静的人,才是最终的赢家。


“所以我说, 痛苦是最好的老师,孤独是唯一的朋友,因为投资的过程是孤独地战胜自己、提高自己的一个过程。”

“然而如果你一旦战胜了自己,前期忍受的痛苦,都将在瞬间转化成快乐,投资又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实际上我是非常享受的。”

2016年9月10日,中国基金业协会官微刊发文章《新形势下的私募基金发展之道》,协会秘书长贾红波表示:

“长期稳健的投资回报是私募基金行业生存的王道。”

——这句话,仿佛就是余定恒十年私募生涯的完美注解



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