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见系列之二十二:犹太资本绞杀、昂撒技术突围与中国破局的三重奏!

2025-03-31   来源:

每年立春至清明,总有一场资本市场的"春耕仪式"在A股上演。海通证券复盘了20年的A股数据,发现春节后上证指数平均都有18% 的涨幅。不过,这个数字就好像一道魔咒——每当指数要触碰20%的技术性牛市分水岭的时候,市场总要踩一踩刹车,仿佛春天才是A股真正的"业绩披露季"。


三月的尾声临近,A股的春季躁动行情,似乎提前感受到了夏日的凉风,但是对比来说,对岸的美股,似乎还在凛冬,还在等待春天的到来。

漩涡中的特斯拉:

深层政府的对峙

过去几年,美股的出类拔萃全靠科技七姐妹撑着。Deep seek的突围,直接掀了英伟达的桌子,在东升西降宏大叙事逻辑之下,美股科技股开始祛魅。特朗普就职典礼刚结束没多久,来参加典礼的六位顶级富豪就像是遭遇了一场财富 “滑铁卢”。短短两个月,他们的身家合计缩水一千八百亿美元。


这其中,最惨烈当属为特朗普政府鞍前马后的小马哥。特斯拉股价自24年12月18日触及488.54美元高点后呈现直线落体式下跌,时至25年3月18日,股价跌为225.15美元,下跌超50%。


图片


政府效率部反腐行动引发的抗议,在全球范围内蔓延。从科技新贵到华盛顿权力中心的马斯克,和他的宝贝特斯拉,一不小心也变成了靶心,遭遇全线围剿:金融战、舆论战、物理战三管齐下,环环相扣,目标就是为了把特斯拉的股价带崩。应了虎见21中咱们说的,要钱可以要权也可以,自古钱权两难全。


1992年做空英镑的金融大鳄索罗斯再度出山,凭借敏锐嗅觉和雄厚资金,抓住特斯拉高估值与政治争议痛点,联合对冲基金,疯狂抛空特斯拉股票,引发特斯拉股价狂泻50%,市值大幅缩水,开启了这场以特斯拉为锚点的金融战。


舆论战,与做空行动遥相呼应。由索罗斯控制的左翼媒体集中发布特斯拉负面新闻,涉及质量缺陷、财务问题和劳工权益。报道夸大电池安全、生产瓶颈等问题,例如将2024Q4供应链导致的交付波动渲染为"暴跌30%",通过选择性使用数据,刻意忽略全球增长,专注放大区域下滑,制造市场恐慌配合做空,一路唱衰特斯拉。


物理战,那就简单粗暴了。激进团体对特斯拉门店和充电站实施打砸、纵火、涂鸦,有组织地在特斯拉门店集体抗议要求解决“安全问题”,制造 “品牌信任危机”。马斯克披露5个由ActBlue资助的团体——Troublemakers、Disruption Project、Rise & Resist、Indivisible Project 和 Democratic Socialists of America是特斯拉‘抗议活动’的幕后推手,资金链指向索罗斯阵营,包括LinkedIn的创始人霍夫曼、政治圈的重量级玩家鲍曼等支持者。


随之我们又看到一些很有意思的画面,诚如特朗普购买了一辆红色的特斯拉在白宫门口上演提车秀,高调带货;美国商务部长在电视节目上公开荐股:“如果你想在今晚的节目中学到什么,那就是‘买入特斯拉’。它的股票现在便宜的简直不可思议,再也不会这么便宜了。”,尽管此举被批“公权私用”,但效果立竿见影——特斯拉股价单日反弹10%,给了空头一碗大面。


图片


不难看出,索罗斯团体在拼了命做空,特朗普政府在拼了命地做多,一场围绕特斯拉的博弈就此展开。

新旧对决:

犹太资本VS昂撒硅谷资本

故事到这里,如果你还天真的以为两股势力单纯在博弈股价的话,那你还是太天真。


抽丝剥茧来看,这场围绕特斯拉展开的资本大战,一边是以索罗斯为代表的犹太资本凭借金融手段在全球纵横捭阖,试图牢牢把控经济命脉;另一边则是以马斯克为代表的昂撒硅谷联盟以创新驱动,全力推动本土工业复兴,力求夺回经济话语权。本质上,是新旧资本对美国经济主导权的生死对决,是旧秩序食利集团对新生代生产力量的绝望反扑。


长期以来,犹太资本就是隐匿在金融丛林深处的巨兽,牢牢把控着华尔街的核心命脉。诸如高盛、摩根大通这类金融巨头,背后都有着犹太资本的强大身影。它们构建起庞大繁杂的金融网络,从股票交易到债券发行,从风险投资到资产管理,几乎无所不在。犹太资本还深度渗透进美联储,凭借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力,间接操控着美国乃至全球的金融格局。在舆论领域,CNN、彭博社等主流媒体也受犹太资本掌控或影响,成为其发声的重要渠道,构建起 “金融 - 政策 - 舆论” 三位一体的权力网络,以此巩固在经济领域的统治地位。


而以马斯克为代表的硅谷创新资本,是新兴的强大力量的代表,在新能源、AI、航天等硬科技领域披荆斩棘。特斯拉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异军突起,改写了全球汽车产业格局;SpaceX 实现可回收火箭技术的重大突破,开启了商业航天的崭新时代;OpenAI 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探索,引领了全球科技发展的新潮流。这些成就不仅重塑了美国实体经济的部分版图,更为关键的是,为美国经济注入了全新活力与想象空间,直接对犹太资本长期主导的传统金融霸权发起了挑战。


双方的核心矛盾在于,犹太资本依赖美元全球化体系,通过金融手段在全球范围内大肆收割财富。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使得美国能够以极低的成本向全球融资,犹太资本控制的金融机构则在这一过程中赚得盆满钵满。而昂撒资本主张产业链回流、技术立国,他们深知过度依赖金融的虚拟经济存在巨大风险,试图通过发展硬科技,重新夯实美国实体经济的根基,让美国经济回归以创新和制造为核心的发展轨道。


特斯拉的股价就如同两大资本阵营对弈的棋盘, 每一次起伏都暗藏着激烈交锋。


显然索罗斯们和特拉普都不想认输。支持MAGA就要支持特斯拉!特斯拉就像黄老爷的替身,所有人都在看着,马斯克会不会因为高举MAGA的旗帜一败涂地。如若黄老爷的替身被斩,那么谁赢,他们帮谁,特朗普的支持力量将会直接洗地,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犹太资本需要特斯拉崩盘,以证明金融霸权不可挑战;昂撒资本需要特斯拉翻盘,以证明技术创新才是硬道理。特斯拉的生死,早已超出了一家公司的范畴,确切来说,这场围绕特斯拉的博弈,是美国新旧势力对决的风向标。


美联储的观望:

衰退未明与政策困局

当犹太资本与昂撒资本杀得昏天黑地时,有一方力量却格外冷静,鲍威尔握着降息的按钮,犹犹豫豫,迟迟不决。美联储作为美国货币政策的核心枢纽,在 2025 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两难困境,每一次表态都显得小心翼翼,充满无奈。鲍威尔既强调“数据依赖”的政策立场,又承认“特朗普时代政策余震”带来的不确定性,更直言“贸易关税变量难以预测”。这种矛盾折射出美联储在多重风险夹击下的艰难平衡:既要防范通胀反复,又要应对消费信心崩塌,更要规避政治博弈对金融稳定的冲击。 


市场在等待美联储的降息,美联储在等待特朗普的政策明朗和衰退的确认。大家都像暧昧中的情侣,期待着对方先挑明。美联储的“观望”本质是“无路可退的困局”——过早降息可能引爆通胀,过度紧缩将刺破资产泡沫。


2025年全球资本市场注定要在“政策悬崖”边缘反复试探。高盛最新报告用了个辛辣比喻:"现在的美联储就像在暴风雨中掌舵的船长,但其实船舵三年前就坏了。"


美股调整未竟:

政策“黑天鹅”与估值泡沫共振

2025年开年以来,美股波动显著放大。截至3月11日,纳斯达克指数年内累计下跌13.4%,较历史高点回撤近20%的熊市临界点;截至3月26日依然有7.31%的跌幅。作为科技股集中的市场,纳斯达克受到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和技术股估值调整的影响较大,特斯拉不说了高峰期跌幅超过50%,截至3月26日英伟达和苹果的跌幅也分别还有8.94%和8.41%。


在美联储政策不明朗以及地缘政治风险不断加剧的背景下,美股的深度调整还未结束,正面临着流动性收缩与产业分化的双重困境,政策“黑天鹅”与估值泡沫共振。


特朗普阴晴不定的关税政策,就像悬在美股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 10 年期美债收益率还在4.3左右徘徊,高利率环境势必要压制科技股的估值。AI 概念股在经历前期疯狂炒作后,在deep seek的追赶之下,陷入了 “内卷” 状态。


华尔街日报专栏作家一针见血:"美股正在经历从想象力定价到现金流定价的范式转移,这个过程会比所有人预想的更血腥。"


在过去两年的大部分时间里那种毫无掩饰的乐观情绪,如今已被贸易战威胁、监管巨变、顽固的通货膨胀以及对进一步降息的期望不断降低所冲淡。美股有点类似过去两年的纠偏,不确定性还在提高,资金外流还没结束,宏观变量太多,预期短期依然在年线下方做震荡调整,调整未竞。


三重霸权刺破:

中美从战略防御到战略相持


在全球经济的大棋局中,中美博弈正发生深刻转变,从过去的 “战略防守” 逐步迈向 “战略相持” 阶段,“东升西落” 的趋势愈发显著。众所周知,美国行走江湖靠得就是美元、美军和科技,分别对应美元霸权,军事霸权和科技霸权。三大霸权环环相扣,确保美国可以绵绵不断的收割全球。然而一招鲜,吃遍天的打法,在今时今日,似乎也开始举步维艰。


首先军事方面, 中国通过六代战机首飞、东风反舰导弹覆盖岛链及西太军事体系完善,技术领先与战略布局双重突破美国航母威慑,重塑亚太军事平衡,挑战其传统霸权。最近的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的军费预算已经出炉,数额达到了1784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2%,军费开支,某种程度上就是国家威慑力的象征。


美元霸权方面,美国滥用金融制裁(如SWIFT断供)暴露美元体系本质是维系霸权的“金融核弹”,俄乌冲突后全球加速“去美元化”。2024年人民币全球支付占比首破5%,“一带一路”跨境结算协议超80项,区域贸易正构建“平行金融轨道”,美元垄断地位遭遇釜底抽薪。

美国债务通胀螺旋正在吞噬它的信用根基,与此同时人民币依托实体贸易网络与技术创新,在重构国际清算权力。


科技方面,面对美国以芯片禁令、技术脱钩为核心的科技封锁,中国正通过系统性战略实现突围。华为鸿蒙系统粉碎西方操作系统霸权,中芯国际7nm技术逼近国际前沿,量子通信、AI专利占比超60%,核心技术正从“卡脖子清单”转化为“反制筹码”, 以deep seek的智能平权为例, 美国封锁非但没有扼杀我们的科技,反加速了我们供应链闭环与技术主权自立。


中国以“生产型国家”实力,正在逐步瓦解美国“金融-军事-科技”三位一体霸权。此三大霸权的刺破,至少意味着在这场博弈当中,我们的从战略防御,走向了战略相持。


春躁尾声:

科技叙事的乏力和流动性的踌躇


2025年的A股,是一场“政策预期”与“现实骨感”的拉锯战。这场持续近两个月的躁动行情,本质是政策预期与资金博弈的产物。全国两会前夕,市场总热衷于用K线绘制政策蓝图:数字经济、高端制造、绿色能源,这些高频词汇在机构研报中轮番轰炸,好像春雷一样炸醒冬眠的多头资金。


港股通南下资金持续净流入,恒生科技指数领涨全球;科创板在AI算力、人形机器人概念带动下,走出"科技牛"独立行情。但透过现象看本质,无论是互联网大厂加码AI基建,还是机器人龙头业绩超预期,本质上仍是资金对"春季故事"的重新定价。这种"主题先行、逻辑后置"的演绎方式,像不像那早春时节的柳絮纷飞——看似繁花似锦,实则根基未稳。


而A股此刻最大的问题也出现了,做多的力量明显不足。历史数据显示,春季行情平均持续38天,而本轮自1月启动已超41天,时间窗口逼近尾声。当前的核心矛盾在于:市场炒作的“科技叙事”需要增量的流动性来续命。但现实情况是,央妈捂着不放水,美联储也捂住不降息,那边还有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悬而未决,是胡萝卜还是大棒,不得而知,猛搞的阶段可能要告一段落,接下来需要边走边看,保持中性仓位和核心筹码,谨慎地搞。


真正的转折点可能藏在两个地方:美联储何时确认衰退,以及特别国债会不会在二季度落地。同时我们也很赞同中信提出的两个关键节点。其一为 4 月初,彼时美国优先贸易政策备忘录的调查结果将会揭晓,“对等关税” 的加征方式以及覆盖范围也将明晰,外部经济风险届时将尘埃落定。


第二个关键节点处于年中时段,届时中美两国的经济状况以及政策走向有望再度趋于同步。预计在第二季度,美国经济将呈现下行态势,关税所带来的经济压力也会进一步增大。这种局面可能促使中国出台自 2013 年以来的第四次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美国方面亦会推行减税以及降息举措。此后,中美两国的经济与政策将首次同步向好发展。这对于国内消费市场的拓展极为有利,能够解除对中国核心资产的估值束缚。


最确定性的机会来自于美国衰退确定性的资本回流。目前是拉扯阶段,跷跷板效应非常之明显,巴菲特还没有抄底,证明底还没有真正到来,重点要关注资金流向,因为A股从来不是经济的晴雨表,而是流动性的提线木偶。



写在最后:

这场春躁,有人收货颇丰,就有人铩羽而归,要么看清本质,要么沦为炮灰。本质是东升西降的宏大叙事没有结束,现象是既为春躁就有可能今天晓日暖,明天倒春寒,千万可别光着膀子杀进去,时刻铭记春在,亦要时刻铭记风险,祝春日好,祈花景明!


余定恒

于2025年3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