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焦点
01
跌麻了!假如“爱上恐惧”的天才少女谷爱凌入A股……
一周综述
此次市场连续大幅下跌,主要是对海外市场不确定性的担忧以及叠加稳增长政策不及预期所致。此番连续调整,A股处于持续的风险释放,短期加速下行后,性价比显著改善。无论美联储加息与否,市场对海外流动性收紧已经明显预期,股价已经充分反映市场悲观情绪。
环顾四周,中国依然是全球最优质资产,外围市场动荡并不会干扰到 A 股的基本面预期。有别于2008年及2018年美联储加息中国去杠杆的收缩货币政策共振,2022年的当下,中国无论产业政策、财政还是货币政策仍有很大操作空间,从宽货币到宽信用的路径没有改变,A股市场2022年没有走熊预期,维持震荡格局,在结构性行情中依然可能虎虎生威。
一季度新项目密集开工,一月社融数据好于预期,各地稳增长政策不断发力,宏观层面不存在系统性风险。随着加速下行后的风险释放叠加加息预期的提前反应,节后两天强势板块新能源和CXO补跌是市场见底标志性事件, A股有望“春暖花开”,开启反弹行情,迎来上半年的布局窗口期。
市场概况
(1)上证指数报3462.95收盘,3.02%;
(2)深证成指报13224.38收盘,-0.78%;
(3)沪深300报4601.4收盘,0.82%;
(4)中小板指报8969.67收盘,-1.19%;
(5)创业板指报2746.38收盘,-5.59%;
(6)上证50报3142.91收盘,2.91%;
(7)中证500报6745.02收盘,2.50%;
股市虎评
医药板块
医药行业指数整体-2.7%,各个细分领域,化学制药-0.68%,生物制品2.17%,医疗器械-2.76%,医药商业1.35%,中药-0.17%,医疗服务-11.09%。
板块观点
药明生物被美国商务部纳入UVL引发抱团松动,资金恐慌踩踏,同时信达生物PD1申请美国上市申请被拒,板块市场情绪极差。短期寻找估值与业绩增速匹配的底部标的,中长期看好创新药、OTC类及符合产业趋势的相关行业与个股。
行业动态
1.国新办今日召开政策例行吹风会,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陈金甫在会上介绍,提速扩面是常态化、制度化的应有之义。今年,国家医保局将指导地方根据临床需要,围绕大品种和常见病,查漏补缺进行推进,力争每个省份开展的省级集采品种能够达到100个以上,高值医用耗材能覆盖到5个品种。
2.中国药监局批准辉瑞新冠病毒口服药紧急使用。
消费板块
本周消费板块中,社服+4.9%,零售+5.2%,纺服+2.7%,轻工+1.1%,食饮+0.3%,家电+0.9%,沪深300 +0.8%,社服、零售、纺服明显跑赢沪深300,食饮跑输。
板块观点
三级子行业中,旅游综合、景区、酒店、专业连锁、百货、物业管理涨幅靠前,涨幅在+5%到+10%之间,冰洗、家居等跌幅居前,跌幅2-3%。本周消费整体表现平稳,旅游板块受疫情后恢复的预期持续走强。
行业动态
州日报全文刊发《贵州省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报告》提出2022年将加强赤水河流域产区管控和生态保护,建设以茅台酒为引领的贵州酱香白酒品牌舰队,确保白酒产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
机械板块
本期CS机械板块下跌1.56%,跑输沪深300(-0.83%)0.73个pct,排在30个CS一级行业第27名。
板块观点
2022年开年以来,工程机械板块曾一度活跃,迎来低估值修复行情。“稳增长”背景下,当前政策放松的方向已被反复确认,基建板块自2021年11月起景气度有所回升,节后传统基建板块延续反弹。A股阶段性主线仍是“稳增长”,具备政策边际改善的基建与地产相关产业链将受益,由此带动工程机械板块回暖。
行业动态
1.2022年政策多次强调稳增长,财政部提前下达2022年新增专项债1.46万亿元,今年1月发行的新增债券中,专项债共发行4844亿元,占财政部提前下达额度33%,占1月发债总额的69%,从投向来看,新增专项债主要投向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和社会事业。
2.截至2月7日,31个省级行政区发布政府工作报告。除天津未公布外,各地2022年GDP增速目标均设定在5.0%以上,可见稳增长决心强烈。固定资产投资将成2022年稳增长的重要抓手,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多体现对传统基建和新基建的兼顾,普遍针对保障性住房和旧城改造两大领域提出了明确目标。
3.1月28日,国务院印发《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简称《规划》),以国家级专项规划的形式对未来15年国家计量事业发展进行总体谋划和部署,其中明确了:1)要加强智能化计量校准技术研究,补充完善计量校准、标准时间、产业计量、计量数据等方面的法规规章,推动相关监管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大力发展计量校准、计量测试、产业计量等高技术服务新兴业态,培育和壮大专业化计量技术服务市场,不断满足市场多样化、个性化需求。2)要服务高端仪器发展和精密制造,建立仪器仪表产业发展集聚区,培育具有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的国产仪器仪表品牌。《规划》体现了国家对计量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发展决心,涉及计量校准、高端仪器仪表业务的优质公司将迎来更多发展机遇。
新能源板块
汽车行业指数整体-0.87%,各个细分领域,汽车整车0.49%,汽车零部件-2.65%,汽车服务1.59%,其他交运设备-0.05%。
板块观点
本周新能源车板块先涨后跌,锂资源板块表现较好。
钴方面,节后电钴与钴盐皆稳步上涨。受二月假期影响钴盐厂约减产11%,在中间派紧张的当前,供应继续锁紧,预计下周年后采购情绪渐浓,电钴及钴盐价格将继续上行。
锂方面,节后碳酸锂价格仍显涨势,与氢氧化锂价差较为明显。随着高镍趋势带动,叠加氢氧化锂头部厂家集中度及定价权提高,预计碳酸锂与氢氧化锂价差将明显收窄。在上半年下游扩张的带动下,双锂受赋能,价格或仍将上行。尽管受到补贴退坡和价格调涨等因素影响,1月环比出现小幅下滑,但同比均实现大幅增长,新能源车市明确增长势不可挡。
分车企,比亚迪销量遥遥领先,其次的造车新势力中,小鹏再拿新势力冠军,实现连续5月销量破万,未来随着肇庆基地改造完成,在手订单有望加速交付。欧洲新能源车市同样维持高景气,除挪威外均实现显著同比增长。2022年全球将延续21年火热行情并有望再创新高。上半年新能源车逐步进入淡季,但排产来看呈现出淡季不淡的特征,具体行情表现仍需跟踪下游销售情况,预计上半年行情表现较为清淡,把握年报可能超预期的个股机会。
行业动态
1.日前,在小鹏汽车专家 1月电话会议中,小鹏回答投资者问,表示小鹏 G9 将于北京车展开启预售,第三季度开启交付。其中,8月底小批量交付,9月份开启大规模交付,从10月开始有 5000 左右交付量规划。
2.2月11日,极氪官方消息,极氪001将迎来首次大版本 OTA升级,不仅对部分功能进行了优化,同时也增加了多项全新功能,提升用户使用体验。自2月12日起,极氪将向用户陆续推送 ZEEKR OS 1.1.1版本;自2月15日起,向“OTA先锋体验官”推送 ZEEKR OS 2.0 Beta版。
半导体板块
受大盘影响,Wind半导体指数本周跌幅再度扩大,技术面上,已经跌穿60日线。截至周五收盘,wind半导体指数跌247.77点,跌幅为3.85%,收报6183.7点。
板块观点
从电子元件、材料、设备、设计、制造、IDM、封测、分销等领域选取了142家半导体公司作了统计。本周半导体板块行情再度恶化,跌幅较此前再度放大。本周上涨的股票有66家,较此前有明显的增加;而下跌的股票则收窄至76家,不难看出,下跌的股票数量不断减少。
根据wind统计数据显示,IC概念股本周涨幅超过5%的只有8家,不过只有1家涨超20%;而跌幅超过5%的高达34家,还有13家跌幅超过10%,1家跌超30%。
涨幅方面,远望谷本周涨25.82%,为IC概念股涨幅榜第一名。此外,圣邦股份涨9.74%位列第二,力芯微涨8.05%排名第三。晓程科技、聚辰股份等5家公司本周均涨超5%。
跌幅方面,由于半导体行情持续走弱,板块个股整体表现不佳。其中,国科微本周大跌32.87%领跌IC概念股。宏微科技跌19.66%位列第二,雅克科技则跌17.17%排名第三。联瑞新材、时代电气、北方华创等10家公司本周也均跌超10%。
行业动态
1.远望谷,公司预计预计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6000万元~8500万元,基本每股收益亏损0.0811元~0.1149元。上年同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约4.38亿元。基本每股收益亏损0.5917元。不过,因名字跟谷爱凌沾边:“远远地望着谷爱凌夺冠”,被网友戏称为“谷爱凌概念股”的远望谷本周连续涨停。远望谷则表示:“公司股价波动是受市场多种因素综合的影响,公司无冬奥会相关产品,与谷爱凌无相关合作,投资需谨慎,请审慎对待传闻!”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大额亏损,远望谷年前最后一周就以6.43%的涨幅位列涨幅榜第二。
2.国科微,按照业绩预计中值测算,国科微2021年四季度净利润微约为9000万元,环比三季度大幅下降。2021年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5亿元至3亿元,同比增长252.83%至323.40%,上年同期为7085.56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2.15亿元至2.65亿元,同比增长284.21%至373.56%,上年同期为5595.97万元。
3.2月7日,位于浦东张江的上海微电子公司举行首台2.5D/3D先进封装光刻机发运仪式,这标志着中国首台2.5D/3D先进封装光刻机正式交付客户。 此次发运的产品是新一代的先进封装光刻机,主要应用于高端数据中心高性能计算(HPC)和高端AI芯片等高密度异构集成领域,可满足2.5D/3D超大芯片尺寸的先封装应用需求,代表了行业同类产品的最高水平,对丰富集成电路的产品种类有着重要的意义。
量化研究
进入一月份之后,全球主要资本市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动荡。对于境外而言,更多是围绕美联储政策转向加速展开,从去年年底开始减少购债规模以来,市场对于美联储在2022年的加息预期不断升温,从2次到现在的4-5次加息,以及逐步开始讨论可能的尽快缩表行动。而这些预期的升温一方面是对于通胀的担忧,市场认为美联储的重心从增长逐步转移到了通胀上来,这点和2021年大部分时间区别比较大。进入二月份,A股过春节,外围大涨,本周开市指数有所反弹,但随着宁王大跌带动创业板指数破位,市场依然不容乐观。
随着美国经济生活的常态化,疫情控制基本上已经是过去时,那么疫情期间的一些特殊政策也该逐步正常化。对于通胀本身来说,既有供给端原因,也有基数效应,此外也有一定程度的疫情后的劳动力供给等特殊原因,而实际上美国总需求会否真的具有长期持续的扩张压力是值得怀疑的。
回到国内,2月10日晚间,央行公布了1月份的社融数据,新增社融达6.1万亿,信贷脉冲如约而至,给银行业今年的工作开了好头。这得益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靠前发力支持“稳增长”,也是实体经济逐渐复苏的积极信号。超预期之下,市场也进一步聚焦:天量资金都流向哪些领域?据了解,1月信贷投放重点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先进制造、普惠金融等领域。同时,在金融监管部门引导下,房地产融资渐次回归正常。真的没必要悲观,现在市场的主线逻辑很明晰,我们所需要的就是等待它接管整个市场,代表A股。
股指期货
本周为股指期货2202主力合约第二周,周五,IH、IF、IC2202对应现货端上证50、沪深300及中证500指数的基差分别为-1.11、-6.20、8.78,而上周五对应2202数据为-17.22、-23.17、-19.53 ,发现各基差回归较明显,IC基差由贴水转为升水,可以布局中小票博短线反弹。
融资融券
从两市融资融券余额数据上看,融资融券余额在经过长期下跌后,有所回升。截至2月10日,上交所融资余额报8535.71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减少12.79亿元;深交所融资余额报7705.87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3.26亿元;两市合计16241.58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减少9.5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