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焦点
01
确定?俄罗斯股市28日全面恢复!
一周综述
在国内疫情和地缘政治冲突影响下,全周仅新冠口服药、稳增长和农业等题材相对活跃,市场明显缺乏信心,人气不足,外资持续流出,其他热点均是一日游行情,亏钱效应明显,市场反弹告一段落。
全周上证指数-1.19%,深成指-2.08%,创业板指数-2.80%。盘面上煤炭、农林牧渔、房地产、综合和有色金属等涨幅居前,计算机、电力设备、建筑材料、食品饮料和电子等板块大幅下跌。
整体来说,市场经过大幅杀跌后已经处于相对低位,看好高油价下的农产品、能创造现金流低估值品种和疫情冲击下的可以快速修复的行业。
虽然海外疫情冲击告一段落,但中国疫情防控任重道远,人类想完全消除病毒已经不太可能,抗击新冠疫情是一个长期过程。海外多数国家将进入加息周期,但中国有充足的货币或产业政策空间来应对目前的宏观经济压力。市场经过一段剧烈调整之后,风险已经充分释放,且国家呵护资本市场意图明显,政策底已经形成,相信市场底马上就会到来。
市场概况
(1)上证指数报3212.24收盘,-1.19%;
(2)深证成指报12072.73收盘,-2.08%;
(3)沪深300报4174.57收盘,-2.14%;
(4)中小板指报8137.69收盘,-2.46%;
(5)创业板指报2637.94收盘,-2.79%;
(6)上证50报2856.43收盘,-1.95%;
(7)中证500报6268.24收盘,-1.01%;
股市虎评
医药板块
医药行业指数整体0.54%,各个细分领域,化学制药-0.1%,生物制品-1.69%,医疗器械-3.16%,医药商业2.46%,中药2.45%,医疗服务4.49%。
板块观点
受大市场环境和国内疫情刺激,新冠口服药及相关产业链表现强势,中美关系缓和预期也带动CXO和港股创新药的反弹,同时预期十四五规划中药行业有政策利好表现也相对强势。短期寻找估值与业绩增速匹配的底部标的,中长期看好创新药、OTC类及符合产业趋势的相关行业与个股。
行业动态
1.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表示,要继续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提高疫情监测预警和应急反应能力,科学组织核酸和抗原检测,推动感染者应收尽收、密接人员应隔尽隔,将防控措施落实到每一个环节,彻底阻断疫情社区传播,尽快实现社会面清零。
消费板块
本周消费板块中,社服-2.6%,纺服+1%,轻工-1.5%,零售-1.6%,家电-2.5%,食饮-3.5%,沪深300 -2.1%,纺服、轻工表现好于沪深300,家电、社服、食饮下跌幅度较大。
板块观点
三级子行业中,电商、棉纺、物业涨幅居前,涨幅在+4%到+8%之间,白酒、啤酒、旅游综合、景区、酒店、乳制品、快递等跌幅居前,跌幅4-9%。本周景气度下降、外资占比高的消费板块继续承压。
行业动态
1.3月23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声明称,重新豁免对352项从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适用于在2021年10月12日至2022年12月31日之间进口自中国的商品。只豁免了原549项中的352项,包括泵和电动机等工业部件、某些汽车零部件和化学品、背包、自行车、吸尘器等消费品。
2.海天味业:2021年公司实现收入250.0亿元、同增9.7%;实现归母净利润66.7亿元、同增4.2%。2022年计划实现营业收入280亿元、同增12.0%;归母净利润74.7亿元、同增12.0%。
机械板块
本周(2022/3/21-2022/3/25),沪深 300 下跌 2.14%,申万机械设备板块下跌1.42%,跑赢大盘0.72个百分点,机械各子板块激光加工设备涨幅最大,涨幅8.96%;塑料加工机械涨幅最小,涨幅为-6.08%。
板块观点
个股方面,上周涨幅前五名依次为北玻股份(38.4%)、鞍重股份(25.7%)、海目星(20.5%)、联赢激光(15.5%)、申科股份(14.9%)。上周涨幅后五名依次为长江健康(-15.4%)、中坚科技(-14.7%)、昌红科技(-13.3%)、天能重工(-12.6%)、莱伯泰科(-11.8%)。
工程机械方面,2 月挖机销量同比-13.5%好于预期,出口维持强劲。2022 年 2 月挖机行业销量24,483 台,同比-13.5%,高于此前 CME 预期-22%。其中国内销量 17,052 台,同比30.5%;出口 7,431 台,同比+97.7%,出口维持强劲增长态势,销量在总销量中占比跃升至30.4%,同比+17.1pct。考虑到海外市场复苏、国产品牌全球竞争力提升,预计后续出口高增长动力充足,有效平滑国内市场周期波动。
国内销量结构方面,2 月国内小挖(<18.5t)/中挖(18.5-28.5t)/大挖(>28.5t)销量分别为 11,515/4,000/1,537 台,分别同比-20.8%/-46.1%/-41.1%,在总销量中占比67.5%/23.5%/9.0%,同比+8.9/-5.8/-3.1pct。小挖复苏态势较好,与基建、地产与采矿相关的中大挖复苏相对较慢。
工业机器人方面,据国家统计局,今年前两个月我国工业机器人累计产量7.6万套,同比增长29.6%,相较于2021年12月的18.4%同比增速有所回升。另外,前两个月的行业增加值,汽车制造业增长7.2%,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50.5%;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4.2%,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3.6%,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2.7%。
工业机器人作为典型的高端通用自动化设备,符合“机器替人”产业升级趋势,无论是新兴应用领域,还是一般传统制造业都有很大的渗透率提升空间。2021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超过26万台,同比增速超过53%,全球销量占比超过50%,连续8年蝉联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疫情反复下人员流动减弱,工业机器人需求有望在我国制造业景气复苏期依然保持较为出色的增长。
行业动态
1.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印发《“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要求风光发电发展提速。1-2 月我国光伏装机 10.86GW,同比大幅增长234%。在今年全球 195-240GW 光伏装机预期下,硅片环节扩产力度不减,头部设备厂商订单充足,电池片环节迎来 TOPCon 率先放量。
2.2022年一季度,科沃斯和石头科技相继发布多款新品。两家公司都完善了价格矩阵,丰富了产品功能,也针对不同市场推出差异化产品。2022 年扫地机器人行业的技术迭代红利期将延续。国内市场有望迎来量价齐升趋势,海外市场有望看到更多国内龙头企业的竞逐。
3.根据各省两会工作报告,2022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 6%-10%,河北、河南、安徽、甘肃等中西部省份 2022 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目标均达到 5 年的最高。以高铁、高速公路、机场、水利、港口为代表的老基建成为 2022 年的投资发力点,超过 21 个省市自治区有明确的高铁、高速公路建设量化目标以及城市管网建设要求。新基建则主要聚焦 5G 基站,超过 14 个省份提出建设数据中心。河南、广东、四川提出重点产业园建设,其中河南提出实施中铁装备产业园、富士康智能装备研发生产基地、洛轴高端轴承产业园、卫华智能起重装备产业园等项目,广东提出高质量建设“广东强芯”工程“四梁八柱”,四川提出促进核能与核技术应用、航空整机与发动机、军事电子信息、航天及卫星应用、高端材料等产业集群发展,加快建设高技术产业基地。浙江提出新增“未来工厂”15 家,智能工厂 150 家。各省均出台了聚焦重点发展产业,高端装备投资建设有望加速。
新能源板块
汽车行业指数整体-0.98%,各个细分领域,汽车整车-1.56%,汽车零部件-1.18%,汽车服务4.19%,其他交运设备4.14%。
板块观点
本周新能源车板块震荡下行,上游资源表现强势。
钴方面,预计下周电钴价格将持续波动多变,疫情影响下游生产,需求较弱。近期价格将保持稳定或小幅下行。钴盐方面镍价风波再度袭来,下游前驱体厂家钴盐备货充足,采购意愿极低,预计下周钴盐价格将继续保持平稳。
锂方面,后市预期企业将于下周开启氢氧化锂及碳酸锂备采,但因整体锂盐现货紧张局面缓解,叠加4月材料对需求增幅偏弱,碳酸锂、氢氧化锂价格或呈维稳状态。
三月以来,已经有近20家新能源车企宣布上调旗下40余款车型售价,迎来今年新一轮的涨价潮。两次涨价,各家的难处都不尽相同,矛头均指向了 “原材料价格持续大幅上涨”,理想ONE和国民神车品牌-五菱新能源全系于近日也宣布涨价。上半年新能源车逐步进入淡季,但排产来看呈现出淡季不淡的特征,新能源车全线涨价有冲击到下游需求表现的风险,具体行情表现仍需跟踪下游销售情况,预计上半年行情表现较为清淡,把握年报可能超预期的个股机会。
行业动态
1.3月23日,据财联社报道,奔驰宣布,当配备Drive Pilot的奔驰汽车驾驶者打开车辆的高级驾驶员辅助系统后,他们对于汽车的运行不再负有法律责任。假若发生车祸,奔驰将承担相关责任。
2.3月24日,悠跑科技与NVIDIA(英伟达)达成战略合作,悠跑UP超级底盘将采用NVIDIA DRIVE Hyperion AV平台架构打造其高性能汽车大脑(HPVC, High Performance Vehicle Computer)。集成NVIDIA DRIVE Orin系统级芯片能力,悠跑HPVC成为业界首个拥有灵活算力的开放式汽车超算平台。
半导体板块
Wind半导体指数遭遇暴跌。截至周五收盘,wind半导体指数跌309.69点,跌幅为4.68%,收报6301.81点。
板块观点
从电子元件、材料、设备、设计、制造、IDM、封测、分销等领域选取了144家半导体公司作了统计。本周半导体板块集体反弹,上涨的股票有26家,下跌的股票数量则有118家。
根据wind统计数据显示,IC概念股本周涨幅超过5%的只有6家,涨超10%的有2家;而跌幅超过5%的则高达39家,跌幅超过10%的也有6家,较上周均有所增加。
涨幅方面,力芯微本周涨28.12%,位列IC概念股涨幅榜第一名。此外,航锦科技以12.49%的涨幅位列第二名,全志科技则以9.95%的涨幅排在第三名。普冉股份、华特气体、盛路通信本周均涨超5%。
在跌幅方面,本周大盘下跌趋势明显,半导体行情也深受影响。合计共有39家公司跌超5%,6家公司跌超10%,其中,芯基微装跌13.37%排在倒数第一,新洁能跌11.58%紧随其后,江丰电子跌11.50%排在第三。时代电气、沪硅产业、瑞芯微分别跌11.18%、10.70%、10.64%。另外,长川科技、富满微、神工股份、宏微科技、士兰微、盛美上海等33家公司跌超5%。
行业动态
1.在晶圆代工领域,中芯国际是国内第一大公司,2020年7月份回归A股科创板,市值一度超过6000亿元,现在第二大晶圆代工厂华虹半导体也宣布将回归A股。华虹2014年在港股上市,该公司3月21日发表公告,称该公司董事会批准可能发行人民币股份及将该等人民币股份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的初步建议。
2.中兴通讯AH股23日早盘双双宣布临时停牌,随后中兴通讯中午宣布,公司收到法院判决,裁定不予撤销公司的缓刑期(即缓刑期将于原定的2022年3月22日(美国时间)届满)且不附加任何处罚,并确认监察官任期将于原定的3月22日(美国时间)结束。这也意味着,中兴通讯自2017年被裁决后的五年合规观察期结束。
受此消息刺激,23日中午复牌后,中兴通讯A股被巨单封死涨停直至收盘,H股一度大涨六成,随后明显回落,收盘上涨23%。A股通信板块也大涨,吉大通信、汇源通信等逾10股涨停。
3.3月24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富满微(300671.SZ)表示公司已量产5G射频芯片包括且不限于射频开关,天线开关,天线调谐器,射频前端模组(含滤波器),低噪声放大器等。兆易创新(603986.SH)表示,公司第一颗车规级MCU产品已流片并进入客户送样测试阶段,该产品主要面向通用车身市场,预计2022年中左右实现量产。
量化研究
本周指数反冲无力,周五下杀威力大。近期市场波动较大,沪深300指数自2021年2月见顶后已调整13个月且跌幅不低,估值也接近历史低位。市场波动剧烈,不少人将之归罪于量化的助涨杀跌。“只要有股灾,一定是量化背锅”。实际上目前A股的市场有效性已经比较高,短线追涨杀跌很难赚钱,量化作为一个整体,大部分情况下是抑制了市场波动,少部分情况会加大市场波动。量化参与者的专业程度普遍比较高,专业参与者更倾向于逢低买入、逢高卖出,而不是追涨杀跌。同时在内外部情况发生改变的时候,专业参与者能更快速地推动市场到达新的平衡位置,减少多余的震荡,增加定价的效率。量化策略整体是收敛和理性的,对波动起到了阻尼的作用。
另一个角度,量化投资在国外发展的时间很长、规模很大,但多年以来并未被诟病存在恶意追涨杀跌,也没有明显加大市场波动。以标普为例,美国股票量化交易的份额从11年到18年一直上涨,但波动率直到疫情前并没有明显上涨的趋势。其实,当市场涨幅或跌幅过深时,量化反转策略会反向交易,这抑制了市场往一个方向过度上涨或下跌,避免出现暴涨暴跌。从这个角度来说,量化策略成为了市场的反向“缓冲器”。目前,国内量化选股策略中反转类策略占比较高,随着未来量化规模继续增长,会进一步降低股市暴涨暴跌的概率。
由于量化机构持股数量较多,且较多持有中小股票,当发现有持仓股票偏离合理价格时,会倾向于卖出持有的股票,从而抑制股价的上升,降低股票的波动率。这样会导致部分资金盈利大幅减少甚至无法盈利。从实践上看,随着量化投资占比的上升,中小股票的价格有效性大幅提升。量化投资并不是追涨杀跌,而是寻找市场的错误定价,即在市场非理性过热、或过于悲观造成个股股价严重偏离合理价值时,量化的决策由于剔除了人为的主观判断、依据模型的决策大概率会选择反向操作,获取这部分错误定价带来的超额收益,与此同时也降低了股价的非理性波动,助推价格回归到合理的价值区间。
相比主观投资而言,量化投资的持仓更加分散,每只产品会持有300—500只股票,量化交易对个股的影响更小。以前十大重仓股为例,量化产品的前十大重仓股占比一般不会超过15%,而主观投资产品的前十大重仓股比例高达50%~70%,甚至更高。此外,量化产品一般不因未来市场走势预期去做择时和仓位管理,指数增强、量化选股等产品多头端均为满仓运作,通过量化策略选取市场强势股获取超额收益,即便遇到客户赎回需要减仓,因持仓分散,量化投资减仓对市场的冲击更小。
股指期货
本周为股指期货2204主力合约新月第一周,周五,IH、IF、IC2204对应现货端上证50、沪深300及中证500指数的基差分别为-12.23、-37.57、-57.24,而上周五对应2203数据为-4.39、-33.30、-39.22,发现各股指期货基差贴水继续增大,尤其是IH和IC基差绝对值较大。短期指数转向悲观,适合中证500指数对标的雪球结构建仓,但又担心2021年九月份那段时间成立的中证500雪球敲入止损多杀多,收益和风险对等,活下去很重要。
融资融券
从两市融资融券余额数据上看,融资融券余额震荡趋稳。截至3月24日,上交所融资余额报8396.18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减少7.15亿元;深交所融资余额报7516.59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2.53亿元;两市合计15912.77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减少4.62亿元。年初以来引发市场下跌原因较为综合,外部包括俄乌局势演绎强化滞胀预期、国际关系如中概股退市的担忧,内部则包括市场担忧稳增长政策面临较多约束、房地产市场偏弱且信用风险尚待解决、国内局部疫情和产业监管等因素。而目前政策信号明确且有针对性,货币政策以及房地产等领域的支持政策相比前期更为积极,疫情的管控也在动态调整,对于中概股和平台经济问题,近期金融委会议也做出积极回应。目前来看基本面信号仍有待改善,大宗涨价对中下游盈利的挤压、房地产景气度偏弱拖累住房产业链需求以及消费受到压制等问题,尚待明确拐点出现。辅助信号中,目前市场估值接近历史低位可能已释放较多风险,而资金信号和行为信号尚需继续观察。